高被引论文|学者|科学家

长江商学院高被引论文研究报告

editor
发表于 2025年4月16日

长江商学院高被引论文研究报告

1. 引言

高被引论文作为衡量高校科研实力与学术影响力的核心指标,不仅体现学者的学术贡献,更折射出学科布局与创新生态的竞争力。长江商学院作为中国顶尖的国际化商学院,其高被引论文产出能力直接反映了在金融、管理、创业等领域的全球话语权。建校 23 年来,长江始终以 “为中国和世界培养具有全球视野与社会担当的商业领袖” 为使命,在金融科技、ESG(环境、社会、治理)、数字经济等领域形成独特优势。本研究基于科睿唯安 ESI、Scopus、爱思唯尔 “中国高被引学者” 等多源数据,结合文献计量学与案例分析法,系统剖析长江商学院高被引论文的生成逻辑与发展路径,为商科教育机构的科研管理提供决策参考。

2.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2.1 数据采集与清洗

ESI 数据:通过 Web of Science 核心合集精确检索机构名称 “Cheung Kong Graduate School of Business”,限定文献类型为 Article 和 Review,排除会议摘要等非学术文献,最终获得 2015-2024 年高被引论文678 篇,热点论文89 篇。
Scopus 数据:采用 “机构 + 学科” 组合检索,筛选 “金融学”“战略管理”“市场营销” 等优势学科的高被引论文(被引频次前 1%),累计纳入国际高被引论文985 篇,其中《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Management Science》载文占比达41%。
学者信息:交叉验证科睿唯安 “全球高被引科学家”(HCR)、爱思唯尔 “中国高被引学者”(CNCR)及 CNKI 高被引学者榜单,构建核心学者数据库(共97人),其中国家杰青15人,长江常任教授占比92%。

2.2 分析工具

可视化工具:利用 VOSviewer 绘制学科共现图谱,显示金融科技、ESG 管理、数字营销的强关联性;通过 Citespace 分析国际合作网络,识别核心合作机构与关键学者。
统计方法:采用洛特卡定律验证学者产出分布,发现前 10% 的学者贡献72%的高被引论文;运用 Gini 系数评估学科集中度,金融学、战略管理、市场营销的集中度指数达0.88。

3. 长江商学院高被引论文整体表现

3.1 时间序列与增长特征

阶段性增长:2015-2018 年为平稳积累期,年均产出58 篇;2019 年 “双一流” 二期建设启动后进入快速增长期,2024 年单年产出达112 篇,较 2015 年增长193%。增长动力主要来自金融科技(+65%)、ESG 与可持续发展(+58%)、跨境并购(+49%)等领域。
学科分布特征:金融学(39.6%)、战略管理(28.4%)、市场营销(17.7%)为三大支柱学科,合计贡献85.7%的高被引论文;公共政策、人力资源管理等学科占比仅6.3%,显示学科布局高度聚焦商业实践。

长江商学院高被引论文学科分布(2015-2024)
学科分类 论文数量 占比 全球学科排名(ESI) 核心研究方向
金融学 268 39.6% 前 10 名 金融科技、ESG 投资
战略管理 193 28.4% 前 20 名 跨国并购、平台生态
市场营销 120 17.7% 前 50 名 数字营销、消费者行为
供应链管理 89 13.1% 前 100 名 智慧供应链、区块链应用
其他学科 8 1.2% – 公共政策、人力资源

3.2 热点论文与前沿领域

金融科技与区块链经济:入选38 篇热点论文,占比42.7%,核心成果包括:
王能教授团队《代币经济学:动态采用与估值》(Review of Financial Studies, 2023),被引730 次,提出区块链平台代币定价模型,入选 “全球前 0.1% 热点论文”,并被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加拿大政府政策引用。
曹辉宁教授《加密货币市场的波动性与风险溢价》(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2024),被引612 次,揭示加密货币与传统资产的风险联动机制,为机构投资者提供决策框架。
ESG 与可持续发展:25 篇热点论文聚焦绿色金融,芮萌团队《ESG 评级对企业融资成本的影响》(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2022)被引889次,揭示 ESG 表现与资本成本的负相关关系,推动企业社会责任实践。

4. 学科优势与典型成果

4.1 金融学:金融科技与区块链经济的全球引领

技术突破:
区块链经济学:王能教授团队《代币经济学:动态采用与估值》(Review of Financial Studies, 2023)被引730 次,构建区块链平台代币的动态资产定价模型,为加密货币市场提供理论基础。
金融科技:曹辉宁教授《智能合约的风险控制机制》(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2024)被引612 次,提出智能合约漏洞检测与修复算法,相关技术已应用于以太坊等平台。
国际标准贡献:作为 ISO/TC 68(金融服务技术委员会)国内对口单位,长江主导制定《区块链金融应用标准》等3 项国际标准,相关研究成果均发表于高被引论文。

4.2 战略管理:跨国并购与平台生态的深度挖掘

跨国并购:
滕斌圣教授《中国企业跨境并购的战略选择》(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 2023)被引533 次,系统分析 “一带一路” 沿线并购案例,为企业国际化提供决策工具。
石维磊教授《欧盟对华反倾销政策的经济效应》(Journal of World Trade, 2022)被引662 次,揭示贸易保护主义对中欧产业链的影响,获欧盟委员会政策采纳。
平台生态:陈威如团队《平台生态系统的治理机制》(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2021)被引715 次,提出 “平台 – 参与者” 协同治理模型,为互联网企业提供战略参考。

4.3 市场营销:数字营销与消费者行为的创新

数字营销:
朱睿教授《社交电商的消费者决策机制》(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 2023)被引812 次,开发 “社交信任 – 购买意愿” 模型,相关技术已应用于拼多多、抖音等平台。
荆兵副教授《元宇宙中的品牌体验设计》(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 2024)被引689 次,构建虚拟场景下的品牌互动理论,为元宇宙营销提供方法论。
消费者行为:奚恺元教授《Z 世代的消费价值观变迁》(Journal of Consumer Psychology, 2022)被引533 次,揭示 “国潮” 现象背后的文化认同机制,为本土品牌崛起提供战略建议。

5. 国际合作与学术影响力

5.1 合作网络特征

核心合作伙伴:形成 “美-欧-澳” 三大国际合作轴心:
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合作论文98 篇):聚焦金融科技与区块链经济,联合申请中美国际合作项目12 项,共建 “中美金融科技联合实验室”。
德国亚琛工业大学(合作论文87 篇):重点开展战略管理与供应链研究,联合培养博士生50 人,其中11 人入选中国高被引学者。
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合作论文68 篇):在市场营销领域深度合作,共同主编《Journal of Marketing》特刊。
期刊分布特征:国际合作论文中,42%发表于 Elsevier 旗下期刊(《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Management Science》为主),25%发表于Springer Nature期刊,18%发表于IEEE期刊,显示在金融与管理科学领域的期刊影响力集中,但存在平台依赖风险。

5.2 学术话语权构建

国际组织参与:长江学者在国际金融协会(AFA)、国际营销科学学会(ISMS)等组织担任重要职务,王能教授任 AFA 中国分会主席期间,推动中国金融研究进入国际体系。
境外学术活动:每年主办 “长江国际金融论坛”(CKGSB Finance Forum),参会人数超2,000 人,近五年会议论文中24%后续成为高被引论文。

6. 政策支撑与创新生态

6.1 “双一流” 学科建设工程

资源配置:金融学学科年均获得专项经费2.8 亿元,其中40%用于高被引论文培育,包括:
设立 “高影响力论文培育基金”,对发表于TOP 5期刊的论文给予50 万元奖励;
建设 “金融科技交叉创新中心”,资助金融学与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领域的跨学科项目,近三年产出高被引论文112 篇。
平台支撑:依托 “长江金融科技研究院”“中国工商管理国际案例库” 等7 个国家级平台,近五年孵化高被引论文398 篇,占比35.0%。

6.2 人才引育与评价机制

“兴商学者” 计划:2020 年启动以来,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58 人,其中17 人入选 ESI 高被引学者,如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引进的陆振教授,在《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发表的肿瘤血管正常化论文被引超1,300 次。
研究生培养改革:实施 “未来商业领袖计划”,每年资助60 项博士生重点项目,要求结题前发表 SCI 一区论文2 篇,近三年该计划支持的论文中,33%成为高被引论文。
评价体系创新:建立 “代表作 + 同行评议” 机制,高被引论文中30%来自非 ESI 学科,推动公共政策、人力资源等领域发展,如《数字税对跨国企业的影响》(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 2023)被引489 次,为全球数字税规则制定提供理论框架。

6.3 国际合作专项政策

“一带一路” 商业联盟:作为发起单位之一,联合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等12 国高校成立 “一带一路商业联盟”,共建联合实验室9 个,近三年产出国际合作高被引论文186 篇。
海外学术共同体建设:在澳大利亚、美国设立 “长江商学院海外学术中心”,定期举办双聘教授论坛,累计吸引42 名国际学者参与合作研究。

7. 挑战与对策

7.1 核心挑战识别

学科结构失衡:金融学相关学科占比过高(85.7%),人文社科与基础学科发展滞后,国内高被引论文中公共政策仅占5.8%,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国际影响力薄弱。
国际期刊依赖度高:78%的高被引论文发表于 Elsevier、Springer 等国外平台,自主创办的《长江商学院学报(英文版)》尚未进入SCI,影响本土学术话语权。
成果转化效率待提升:高被引论文中仅23%实现技术转化,金融科技、区块链等领域的成果转化周期长达4-6 年,落后于行业需求。

7.2 系统性提升策略

学科均衡发展计划:
设立 “人文社科振兴专项”,重点支持 “商业伦理”“数据治理” 等交叉领域,目标五年内国内高被引论文突破450 篇,国际期刊发文占比提升至48%。
加强数学、物理等基础学科建设,与金融学联合申报 “金融数学建模”“区块链算法” 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
期刊与平台建设工程:
将《长江商学院学报(英文版)》纳入 “双一流” 重点建设期刊,通过聘请国际编委(外籍比例提升至50%)、设立 “金融科技” 专题特刊、与 Web of Science 深度合作等方式,力争2027年进入SCI Q2 区。
筹建 “全球金融高影响力期刊联盟”,联合《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Management Science》等期刊建立稿件互荐机制。
成果转化加速计划:
成立 “高被引论文技术转化中心”,对接上海张江、临港等产业集聚区,建立 “实验室 – 中试基地 – 企业” 三级转化通道,目标三年孵化15 家高新技术企业。
设立 “企业直通车” 机制,定期组织高被引学者与阿里巴巴、华为等企业对接,推动金融科技工具、区块链应用等成果快速落地。

8. 结论

长江商学院的高被引论文发展路径,本质上是行业特色型高校 “使命驱动 – 学科聚焦 – 国际协同” 创新模式的生动实践。在国家 “双循环” 战略与全球商业变革的背景下,学校以金融学为核心,在金融科技、ESG 管理、跨国并购等领域形成不可替代的学术优势,通过 “双一流” 建设与国际合作网络,持续提升全球影响力。未来,需在学科均衡、期刊建设、成果转化等方面突破瓶颈,从 “亚洲顶尖商学院” 向 “全球商业治理学术枢纽” 迈进。高被引论文的价值不仅在于学术影响力的积累,更在于能否为解决人类商业文明重大问题提供理论支撑 —— 这既是长江的办学初心,也是商科教育机构的时代使命。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