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高被引论文研究报告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高被引论文研究报告
一、引言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Xidian University)作为中国电子信息领域的顶尖高校,在科研创新与学术影响力方面始终保持着国内领先地位。高被引论文(Highly Cited Papers)作为衡量学术影响力的重要指标,其数量与质量直接反映了高校在特定学科领域的国际竞争力。本报告基于 ESI(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及公开学术资源,系统分析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高被引论文的学科分布、作者团队、期刊特征、科研政策支持及未来发展趋势,旨在揭示该校在电子信息领域的学术贡献与全球影响力。
二、学科分布与研究热点
工程学(Engineering)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工程学学科在 ESI 全球排名中位列前 1‰,2025 年最新数据显示其排名第 109 位,国内高校中排名第 17 位。该学科高被引论文主要集中在以下方向:
集成电路设计:朱樟明教授团队在模数转换器(ADC)领域的研究成果入选 ESI 高被引论文,其提出的电容阵列拆分复用技术显著提升了硬件资源利用率,相关成果已实现产业化应用。
空间太阳能电站:吕锐婵教授团队在《InfoMat》发表的 3D 打印技术在太阳能电池制造中的应用研究,结合西电在空间太阳能电站领域的优势,提出了一体化防护结构打印等创新方向,为太空极端环境下的光电器件制造提供了新路径。
雷达与信号处理:严俊坤教授团队在《IEEE Transactions on Signal Processing》等期刊发表的多篇论文,聚焦高机动目标跟踪、短波信道均衡等问题,提出了基于深度学习的两级修正机动目标跟踪方法,显著提升了复杂环境下的信号处理精度。
计算机科学(Computer Science)
计算机科学学科在 ESI 全球排名中进入前 1‰,2025 年位列第 50 位,国内高校中排名第 6 位。该学科高被引论文的研究热点包括:
网络流量预测:针对传统方法难以捕获长相关性的问题,研究团队提出了时间二维变化建模的多步预测方法,通过门控循环单元(GRU)与卷积神经网络(CNN)的结合,实现了网络流量预测精度的显著提升。
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公茂果教授团队在计算智能领域的研究成果被广泛引用,其提出的免疫协同进化算法在大规模优化问题中表现优异,相关论文入选中国高被引学者。
图像处理与压缩:针对深度学习图像压缩中的伪影问题,研究团队提出了分布式策略下的解码端增强网络,结合梯度稀疏算法加速训练过程,在保证重建质量的同时提升了训练效率。
材料科学(Materials Science)
材料科学领域的高被引论文主要集中在光伏材料与器件方向: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朱卫东博士团队在《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发表的研究成果,通过光处理技术实现了全无机平面 CsPbIBr₂太阳能电池的高效制备,相关论文入选 ESI 高被引。
光电神经形态器件:吴金建教授与中科院苏州纳米所合作,在《Advanced Science》发表的光电突触晶体管阵列研究,为类脑计算机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技术路径。
三、核心作者与科研团队
朱樟明教授团队
研究方向:集成电路设计、模数转换器(ADC)。
代表性成果:2018 年发表的《A Reconfigurable 10-to-12-b 80-to-20-MS/s Bandwidth Scalable SAR ADC》入选 ESI 高被引论文,提出的可重构 ADC 技术实现了硬件资源的高效利用,相关成果已应用于华为、中兴等企业的 5G 商用产品。
学术影响力:团队在《IEEE Trans. on Circuits and Systems I》发表论文 12 篇,授权发明专利 30 余项,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周慧鑫教授团队
研究方向:高光谱异常检测、深度学习。
代表性成果:2022 年发表的《Hyperspectral anomaly detection with guided autoencoder》入选 ESI 高被引论文,提出的引导自编码器方法有效解决了高光谱图像中先验信息缺失的问题,相关技术在遥感图像分析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学术地位:团队成员向培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论文,研究成果被国际同行广泛引用,周慧鑫教授入选全球前 2% 科学家榜单。
严俊坤教授团队
研究方向:雷达信号处理、目标跟踪。
代表性成果:在《IEEE Transactions on Signal Processing》等期刊发表多篇高被引论文,提出的基于堆叠长短时记忆网络(SLSTM)的两级修正机动目标跟踪方法,显著提升了高机动目标的跟踪精度,相关技术已应用于航空电子系统。
学术贡献:团队论文被引用超过 9000 次,严俊坤教授担任《IEEE Transactions on Aerospace and Electronic Systems》等期刊编委。
四、期刊分布与学术平台
顶级期刊发表情况
工程学领域:论文主要发表于《IEEE Transactions on Circuits and Systems I》《IEEE Transactions on Geoscience and Remote Sensing》等 IEEE 旗舰期刊,其中《IEEE Trans. on Circuits and Systems I》作为集成电路领域的 TOP 期刊,收录了西电多篇高被引论文。
计算机科学领域:研究成果常见于《IEEE Transactions on Signal Processing》《Information Fusion》等期刊,其中《Information Fusion》作为跨学科领域的权威期刊,发表了多篇关于多源信息融合的高被引论文。
材料科学领域:论文发表于《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Advanced Science》等期刊,其中《Advanced Science》作为综合类顶级期刊,收录了西电在光电材料与器件领域的突破性成果。
国内期刊贡献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作为校内核心期刊,发表了多篇高被引论文,如分布式图像压缩网络、短波信道均衡算法等研究成果,推动了国内电子信息领域的学术交流。
《雷达学报》:严俊坤教授团队在该期刊发表的关于雷达信号处理的论文,被评为年度优秀论文,进一步提升了学校在雷达领域的学术影响力。
五、科研政策与支持体系
学科建设与平台支持
国家重点实验室:依托 “综合业务网理论与关键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高性能电子装备机电集成制造全国重点实验室” 等平台,为高被引论文的研究提供了先进的实验条件。
国际合作基地:通过 “111 计划” 引智基地、陕西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等,吸引了国内外顶尖学者参与合作研究,如吕锐婵教授团队与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的合作。
科研奖励与资助
高被引论文奖励:学校对发表在《西电学报》等期刊的高被引论文作者给予奖励,一等奖奖金 2000 元,旨在提升校内期刊的学术影响力。
国家重大项目支持:2023 年,学校牵头承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和重点研发计划,获得省级财政支持,单个项目最高资助 200 万元,用于推动高被引论文的科研转化。
人才培养与引进
“华山学者” 计划:吸引了包括公茂果教授(国家 “万人计划” 领军人才)、张阳教授(IEEE 高级会员)等在内的一批优秀学者,形成了稳定的科研团队。
研究生培养:设立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资助基金,对具有创新性研究成果的博士生给予资助,2025 年春季拟资助 25 人,推动青年学者的成长。
六、国际合作与学术交流
国际合作论文
与香港大学合作:吴金建教授团队与香港大学 Li Lain-Jong 教授合作,在《Advanced Science》发表的光电神经形态器件研究,实现了多机构联合攻关。
与中科院合作:朱卫东博士团队与中科院苏州纳米所合作,在钙钛矿太阳能电池领域取得突破,相关论文入选 ESI 高被引。
学术会议与期刊编委
国际会议参与:严俊坤教授担任 IEEE 国际会议技术委员会成员,周慧鑫教授多次在 IEEE 旗舰会议上发表特邀报告,提升了学校在国际学术界的话语权。
期刊编委任职:公茂果教授担任《IEEE Transactions on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编委,张阳教授担任《IEEE Transactions on Vehicular Technology》审稿人,积极参与国际学术事务。
七、技术转化与产业应用
集成电路产业化
朱樟明教授团队的模数转换器芯片技术已实现产业化,应用于华为、中兴的 5G 基站设备,相关成果三次登上 CCTV2 创业英雄汇栏目。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的云加密数据库技术被应用于航空电子系统,支持某大型运输机、预警机的信息安全保障。
国防与航天应用
严俊坤教授团队的雷达信号处理技术被应用于某导弹武器系统,参与中华人民共和国 70 周年阅兵装备方阵。
吕锐婵教授团队的 3D 打印技术在空间太阳能电站的应用研究,为未来太空光电器件制造提供了技术储备。
八、比较研究与未来展望
与同类高校的对比
电子科技大学:在工程学领域 ESI 排名前 1‰,但西电在集成电路设计、雷达信号处理等方向的高被引论文数量更具优势。
北京邮电大学:计算机科学学科 ESI 排名前 1%,但西电在网络流量预测、人工智能等领域的研究成果更具创新性。
未来发展方向
学科交叉融合:加强材料科学与电子工程、计算机科学的交叉研究,推动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光电神经形态器件等方向的突破。
国际合作深化:依托 “一带一路” 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拓展与欧洲、亚洲高校的合作,提升国际学术影响力。
科研成果转化:进一步推动高被引论文的技术转化,加强与华为、中兴等企业的产学研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落地。
九、结论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在高被引论文领域展现出显著的学科优势与国际影响力,工程学、计算机科学、材料科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在全球范围内具有重要学术价值。学校通过完善的科研政策支持、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及广泛的国际合作,为高被引论文的持续产出提供了坚实保障。未来,随着 “十四五” 科研规划的深入实施,西电有望在电子信息领域取得更多突破性成果,进一步巩固其在全球学术舞台的地位。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