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度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名单
2024年度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名单
一、总览
全球总量:来自59个国家和地区的6636名科学家入选,覆盖1200多家机构,其中85.4%的科学家集中在排名前10的国家/地区,前5名占比达74.4%。
学科分布:涵盖20个ESI学科及跨学科研究,216人入选2个学科,22人入选3个及以上学科。
评选标准:基于2013-2023年发表的高被引论文数量,论文被引频次需位列同领域前1%。
二、国家/地区排名
美国:2507人次(占比36.4%),仍居全球首位,但较2018年(43.3%)持续下降。
中国内地:1405人次(占比20.4%),全球排名第2,较2018年占比翻倍。
英国:563人次(8.2%),排名第3。
德国:332人次(4.8%),排名第4。
澳大利亚:313人次(4.5%),排名第5。
三、主要机构
全球机构前5:
中国科学院:308人次(全球第1)
哈佛大学:231人次(全球第2)
斯坦福大学:133人次(全球第3)
清华大学:92人次(全球第4)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90人次(全球第5)
中国内地高校/机构亮点:
清华大学:92人次(全球第4,中国内地第1)
苏州大学:23人次(较2023年增加2人次)
FUNSOM研究院:13人次入选,累计9名自主培养学者进入榜单
东北电力大学:李扬教授首次入选(电气工程领域)
四、学科领域亮点
跨学科研究:3326人次入选跨学科领域,占全球总人次的48.3%。
化学与材料科学:
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等机构在纳米催化、新型材料方向表现突出。
能源与环境:
清华大学张强团队(锂硫电池)、李扬(电力系统优化)等研究成果获国际认可。
企业合作案例:
华大基因(4人次)、谷歌(4人次)、微软(2人次)等企业科研人员入选。
五、中国表现亮点
机构增长:中国内地高校/机构覆盖广度提升,清华大学全球排名升至第4。
学者突破:
孙大文(华南理工大学/都柏林大学)连续10年入选。
李扬(东北电力大学)成为该校首位入选者。
区域分布:中国香港入选134人次(全球占比1.9%),增速显著。
六、上榜人次前十的中国科研院校
中国科学院:308人次(全球第1)
清华大学:92人次(全球第4,中国第1)
北京大学:52人次(中国内地并列第2)
浙江大学:52人次(中国内地并列第2)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38人次(中国内地第4)
复旦大学:35人次(中国内地第5)
上海交通大学:30+人次(中国内地第6)
北京理工大学:32人次(首次进入中国内地前十)
西北工业大学:28人次(首次进入中国内地前十)
天津大学:25人次(中国内地第8)
七、上榜人次前十的国家或地区
美国:2507人次(占比36.4%)
中国内地:1405人次(占比20.4%)
英国:563人次(占比8.2%)
德国:332人次(占比4.8%)
澳大利亚:313人次(占比4.5%)
加拿大:206人次
荷兰:185人次
中国香港:134人次(占比1.9%)
法国:126人次
新加坡:108人次(取代意大利首次进入前十)
八、上榜人次前十的世界科研院校
中国科学院:308人次(全球第1)
哈佛大学(美国):231人次(全球第2)
斯坦福大学(美国):133人次(全球第3)
清华大学(中国):92人次(全球第4)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美国):90人次(全球第5)
麻省理工学院(美国)
北京大学(中国):52人次(中国内地第2)
浙江大学(中国):52人次(中国内地并列第2)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37人次(中国内地第4)
复旦大学(中国):35人次(中国内地第5)
九、其他数据
区域集中度:全球前5国家/地区(美、中、英、德、澳)占比超74%。
企业科研:阿斯利康、拜耳、DeepMind等全球领先企业科研人员入选。
完整名单可参考科睿唯安(Clarivate)官方发布的2024年度榜单。
注:具体学者名单因信息分散未完整列出,需结合机构官网或详细名单查询。
评论已关闭。